在当今的数字化世界中,企业依赖软件来运营业务。随着微服务、容器和基于云的技术的日益普及,传统的监控和问题解决方法已不再足够。这就是可观测性发挥作用的地方。
可观测性与监控常被混淆。监控指的是对项目内活动的常规观察和记录,而可观测性则是在实时观察和理解系统的表现和行为。利用可观测性,开发者能更好地理解系统并迅速解决潜在问题。
可观测性设计模式
构建可观测系统的最佳实践
最广泛使用的设计模式之一是“可观测性三元组”,它包含三个关键组件:
- 日志
- 指标
- 追踪
然而,这不仅仅是收集遥测数据,而是通过具体的反馈系统,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进行调试和提升应用的性能与安全性。
日志提供系统活动的详细视图,包括错误消息和调试信息。指标提供系统性能的高层次概览,如CPU和内存使用情况,而追踪则提供特定请求或事务执行的详细信息。
遵循这些模式,开发者能够确保其系统具备必要的工具来提供对系统行为的可见性。
除了上述可观测性设计模式外,开发者还应关注健康检查API、审计日志记录和异常追踪。建议遵循最佳的工具化和数据收集实践,确保收集到正确的数据、数据具有适当的粒度,并以易于分析的格式呈现。
通过采纳这些模式和最佳实践,开发者能确保系统高度健壮、具备自我修复能力,且便于监控和理解。这反过来使他们能迅速识别并解决问题,从而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。
开发者角色的演变
从调试到预测性维护
随着技术的最新进展,软件开发过程亦随之变化。开发者的角色不再局限于软件开发。随着可观测性的兴起,我们已能实时了解系统性能。现在,开发者需基于可观测性指标理解系统,并投身于预测性维护。
开发者角色与职责的变化
开发者现需掌握如何设计、构建并运营可观测性设计的系统。这要求新的技能和知识,如对分布式系统的理解、监控和可观测性最佳实践。
过去,开发者主要专注于问题出现后进行查找和修复。随着可观测性的兴起,开发者能够主动识别并解决潜在问题,防患于未然。这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维护的转变,是开发者角色变化的关键方面。
**新技能与知识需求**
软件开发新时代要求开发者掌握新的技能与知识。他们需懂得如何构建易于监控、理解且能自动从故障中恢复的系统。同时,还需熟悉各类监控与可观测性工具,包括开源工具如Prometheus、Grafana、Jaeger,以及New Relic和AppDynamics等商业解决方案。
A Shift in the Way Software Is Developed and Maintained
开发者现需从开发初期就考虑可观测性。这意味着他们必须理解如何设计便于监控、理解且能自动解决问题的系统。
其中,混沌工程是一个重要方面。混沌工程故意在系统中引发失败,以测试其韧性。这种方法使开发者能在实际情况下预先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。
**采纳可观测性思维**
**保持领先**
在当今数字化世界中,组织越来越依赖软件来推动业务发展。随着微服务、容器、云原生技术的兴起,传统的监控和故障排查方法已不再适用。为了保持领先,开发者必须采纳可观察性的思维方式。
紧跟可观察性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。一种方法是参加行业会议和活动,比如可观察性大会。另一种方法是阅读行业出版物并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意见领袖。
拥抱可观察性要求开发者转变思维。与其将监控和故障排查视为独立活动,开发者应将可观察性视为开发过程的内在部分。这意味着从开发过程的初期就开始考虑可观察性,并设计易于监控和理解的系统。
总结
可观察性在现代软件开发中至关重要。它帮助开发者轻松发现并解决问题。随着可观察性的流行,开发者的角色也在变化。现在,开发者需要知道如何设计、构建和运行易于监控的系统。这意味着需要新的技能和知识。
为了保持领先地位,开发者应采纳可观察性原则,遵循设计可观察系统的最佳实践,并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趋势与进展。这将有助于确保高度依赖软件的任何组织取得成功。如有关于本话题的疑问,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与我联系。我非常乐意解答您的疑问。
Source:
https://dzone.com/articles/how-observability-is-redefining-developer-roles